汾东讲堂

“百年荣光”第十九讲:星辰大海的追寻—“两弹一星”精神启示录

11月30日,汾东讲堂系列讲座“百年荣光”第十讲邀请了思政部魏宇静老师为大家讲述“星辰大海的追寻”:“两弹一星”精神启示录。

IMG_3606.JPG

“大家知道两指的是哪两吗?”魏宇静老师开篇抛出一个问题。“原子弹”“核弹”,同学们在下面小声嘀咕。随后大屏幕上两张《我和我的祖国》中《相遇》篇中张译的剧照将全体师生正式带入今天的讲座。“高远这个人物是没有确切原型的,他所代表的就是所有为原子弹研究奉献出生命和青春的科研人员。”魏宇静老师如是诠释道,并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构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抛出了“两弹一星”的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随后通过一个个真实人物的真实事迹打开了“两弹一星”精神启示录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这是“两弹一星”事业奋斗者的共同追求和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在新中国尖端技术领域的集中体现。“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毅然放弃在国外已经取得的一切,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全心全力投入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血肉之躯保护得来不易的研究数据。邓稼先将自己的命运和氢弹紧紧联系在一起,长期甘当无名英雄,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奋斗28年,一举突破氢弹技术难关,成功试验第一颗氢弹建立卓越功勋。程开甲为攻破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举家迁往罗布泊,为核武器事业献身。

IMG_3602.JPG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曾经以为是艰难困苦的关头,却成了中国人民干得最欢、最带劲、最舒坦的黄金时代。1956年春,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1957年,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1958年,青海金银滩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开始建设;1959年,春马兰核试验基地开始建设。一切准备有条不紊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1960年,苏联政府照会我国政府,决定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中央随即决定缩短战线,集中力量,自力更生突破原子能技术;大批专家和科技骨干从全国各地迅速奔向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第一线;经过多年苦战,爆炸力学、中子输运、核反应、中子物理等方面取得决定性进展。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短短十余年时间,“两弹一星”从构想变成现实,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科技高峰征途中创造的壮举。原子弹研制中的“九次计算”“草原大会战”,氢弹原理突破中的“群众大讨论”“上海百日攻坚战”小型化研究中的“五朵金花”“多种外源”方案等都是集体攻关、团结协作的结果。彭桓武坚决拒绝将奖章归于个人,提议由单位保存,献给为核武器事业贡献过力量的每一个人,并提笔写下“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钱学森直言,“称我为‘导弹之父’是不科学的,不能用”,“因为导弹卫星工作是‘大科学’,是千百万人大力协同才搞得出来,只算科技负责人就有几百,哪有什么‘之父’?”

IMG_3610.JPG

整场讲座,魏宇静老师用图片、视频、人物故事、事迹例证等多种形式为全体师生开启了“两弹一星”精神启示录希望同学们勇于创新、甘于寂寞、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勇担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和使命。